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隊赴福建延平調研:探尋生態價值轉化與鄉村振興新路徑
2025-08-26 15:29:16? ?來源:延平新聞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師生團隊奔赴南平市延平區,就“雙碳”產業發展、生態資源轉化、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育以及鄉村高質量發展等關鍵主題,展開了為期十五天的深度調研,積極為延平高質量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全國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發源地,延平區在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與鄉村振興方面的探索實踐備受矚目。團隊首站抵達王臺鎮溪后村,實地調研安槽下杉木豐產林與百合花種植產業。在這片被周恩來總理親筆授予“綠色金庫”稱號的土地上,團隊成員詳細了解溪后村“山、水、田、林”的生態資源優勢,考察有著160年樹齡的“杉木王”以及豐產林的保護現狀,深入學習兩次全國杉木豐產林現場會積累的林業發展寶貴經驗。 在王臺鎮溪后村,團隊著重調研“科技特派員+縣級農技專家+種植大戶”的鄉土人才幫帶機制。通過與種植戶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四級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如何在新品種推廣、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實現精準服務。當了解到溪后村百合花種植規模已達1100畝,年產值突破億元,帶動70%以上農戶增收,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元時,團隊成員對延平將“小百合”培育成“致富花”的顯著成效贊嘆不已。
隨后,團隊前往調研王臺鎮農林花旅小鎮建設。在八角樓“王臺談判”舊址、上溪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舊址等紅色遺址,感受深厚的革命歷史底蘊;在科技特派員主題館,系統學習科技特派員制度從發源地走向全國的發展歷程;在百合文苑、溪后國有林場等地,實地考察“生態觀光+文化研學+休閑體驗”三位一體的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深刻理解延平如何將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資源有機結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為探究生態價值量化轉化機制,團隊前往延平區林業局及自然資源局,詳細了解碳匯資源開發現狀、林業碳匯項目備案流程以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在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團隊成員參觀中尺度二氧化碳通量探測激光雷達等先進設備,認真聽取“空天地一體化”碳監測體系建設情況,深入了解工業碳排放物聯網監測平臺如何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碳計量服務,以及茶園碳匯計量監測方法在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方面的創新應用。 “沒想到在家鄉做調研,讓我對生態保護和鄉村發展的關系有了全新認識!”來自延平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陳博濤興奮地表示。作為團隊學生代表,他在此次走訪中深入調研延平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的實踐路徑。在延平,這樣的生動實踐隨處可見:溪后村依靠科技讓百合花成為致富花;王臺鎮將紅色文化與綠水青山相結合,吸引大批游客打卡;國家碳計量中心運用數字技術,為好山好水“明碼標價”。這些鮮活案例,正是延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體現,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寶貴經驗。
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通過為期十五天的實踐調研,團隊成員立足專業視角,深入梳理延平在數智技術賦能國土空間治理、推動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等方面的創新探索與實踐成果,深入田間地頭,真正踐行“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的科研精神,以青春之姿、奮斗之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文圖:陳博濤 劉嶄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