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為”——“追憶廖俊波”系列報道之二
2017-04-17 09:48:43?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延平新聞網
|
4月12日,政和七星溪畔的宋代古村——石圳村開始申報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就在四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垃圾滿地、冷冷清清的小山村。 現在的石圳,已是國家3A級景區,最多的一天迎來近萬名游客。而當年帶領姐妹們艱苦創業建設美麗鄉村的袁云機,如今已是“全國三八紅旗手”,還擔任了村支書。她忘不了在創業之初廖俊波的鼓勵:“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為!” 不以“小”而無作為,不因“難”而不作為。其實,這也正是廖俊波自己的真實寫照。 “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在推動閩北加快發展的每一個戰場,不甘人后的廖俊波都是一員善于攻堅的“猛將”。 “初戰”榮華山——當時,這里還是福建北大門、閩浙交界的一片荒山。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是在此建設工業園區,以更好對接“長三角”尤其是浙江產業轉移。廖俊波成了榮華山的第一個“拓荒者”,帶著向市里借的2000萬元啟動資金和四處抽調的七八個人,在臨時租用的南浦街道里塘村舊村部里,歷時四年多,描繪出了一幅和投資者“共享榮華”的發展圖景。 “再戰”政和——面對這里發展長期處于福建“省尾”的尷尬,廖俊波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和省委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帶領班子積極謀劃,提出突破城市、工業、旅游、回歸等“四大經濟”,實現“弱鳥先飛”的跨越發展思路,喊出“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與夢想”的響亮口號。2012年,政和縣域經濟發展指數在全省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年,政和首次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轉戰”武夷新區——2018年,南平市行政中心搬遷將啟動,萬眾矚目的新區建設須全力推進。“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廖俊波全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堅持在一線“解剖麻雀”,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他曾經3天跑了4個城市、會見了6批客商,用69天拿下了別的城市一年多都沒拿下的項目。在他不知疲倦的奔走中,有12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或在談,總投資達340億元…… 在經濟欠發達的政和建設省級工業園,不少干部對招商沒信心。廖俊波鼓勵大家:“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他在園區建立了“兩不見面”服務機制,即企業不必與審批部門見面、不必與征地農民見面,只要提交完整資料,其余事情由園區管委會提供全程服務。“一個企業落地需要千百個理由,不落地只要一個理由。”廖俊波推行的24小時全天候服務,感動了一個個前來探路的客商,來自浙江和鄰縣的一批企業相繼落地,博田機電公司董事長謝招貴在園區建廠后,又動員哥哥把工廠也搬到了政和。就連遠在江蘇的客人,也慕名到園區來考察取經。 “要發展,就不懼怕突破條條框框” 2015年7月,政和縣又啟動同心電商產業園的建設,廖俊波力邀廈門一家全國知名的電商企業參與運營。對這個邊遠小城,這家公司頗為猶豫。7月17日,廖俊波果斷帶上幾位縣委常委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直奔廈門現場辦公。第一天,廖俊波一行與該公司高層開展無縫隙交流,梳理問題;第二天,廖俊波一行閉門謝客,在賓館里現場辦公,擬出了個性化的招商政策;第三天,雙方再次座談,當這些方案高效呈現的時候,公司董事長被折服了,當場拍板,決定北上政和。 “要發展,就不懼怕突破條條框框”,這是廖俊波常說的一句話。他鼓勵身邊的干部:出于公心開展的創新,只要不違反原則,你們可以大膽干,出了差錯我擔著! 在擔任邵武市分管工業的副市長期間,他創造性地提出建設專業化產業平臺,任職期間規模工業產值三年翻了近一番。在處理國企改制、化解歷史遺留不良債務上,他通過艱苦談判,成功化解了原國有企業不良債務1.3億元,盤活工業用地近200畝,為13家擔保企業解除了債務鏈;面對邵武燈芯絨廠、車輛廠、印刷廠等幾家“老大難”國企,他采取多種渠道融資的方法,徹底完成了改制工作。 主政政和時,為了解決項目審批的“公章旅行”問題,廖俊波在全省首創 “并審聯批”制度,將所有與項目落地相關的審批部門聯合組成“并審聯批工作組”,自己任組長,過問每一審批中的難點。2013年5月13日,11家機電企業通過并審聯批集體入駐同心工業園,當年底又有11家企業入駐,兩批企業從簽約到入駐,均不到半個月。 在擔任南平市副市長期間,廖俊波分管規劃工作,他將邵武市“多規合一”的全省試點經驗在閩北各地推行;針對武夷新區用地規劃問題,在全省首創 “彈性規劃用地”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得到省直相關部門的肯定。 在武夷新區,廖俊波還推出了“派單綜合審批包”制度,每季度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企業當場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包”,列成明細表,派單給有關部門,有關部門則給出解決問題時限。為了把“派單機制”落實,武夷新區效能辦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進行督查。 在廖俊波從政生涯里,每一次履新都是一次創新的起點,也注釋著他敢于突破的“作為觀”。 “思想領先一步,動作快人一步” 3月底,在整理廖俊波遺物時,女兒廖質琪意外發現他在讀《清潔化生產概論》一書。清潔化生產是目前較為前沿的環保生產理念,從書中的圈點批注可見廖俊波對武夷新區產業發展的前沿構想。 廖俊波常說:“思想領先一步,動作快人一步。”在現任政和縣委書記黃愛華(時任政和縣縣長)看來,追求速度的廖俊波是有準備的快,他的創新帶著理性,他的夢想基于現實。 廖俊波思想領先的“法寶” 是不斷汲取新知識。每到一個新的崗位,廖俊波都要買來大量相關書籍學習,多年的讀書筆記累積起來接近一米高。在政和期間,廖俊波曾六赴杭州招商,由于工作行程緊張,廖俊波總是婉拒游西湖賞美景的邀約,可是有一回他卻擠出時間到書店買回一大摞書。當年司機林軍還成了廖俊波的“學習助手”,在參加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時,廖俊波常將各種問題和答案抄在本子上,在工作間隙兩人相處時,就讓林軍和他開展一問一答。 說到廖俊波的好學,返鄉創業的政和小伙張斌感觸極深。2014年9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外從事電商的他認識了廖俊波。沒想到第三天,就意外地接到廖俊波的電話,約他到辦公室談談。到了辦公室,張斌感到意外,原來廖俊波想向他學習如何開一個成功的網店。一番深談后,第二天,張斌又登門給廖俊波送去了三本關于如何開好網店的書。2015年春節,大年初一,廖俊波將政和縣在上海從事電子商務的創業青年邀請到一起,啟動了政和縣的“電子商務元年”。4個月后,政和縣電商創業孵化園正式開張,張斌和近30家電子商務企業入駐。如今,僅張斌的卡斯頓公司每年銷售額就近9000萬元,政和縣也被評為“中國電商百佳縣”。 思路決定出路。 在武夷新區,廖俊波成功引入魯能集團、中國人壽等近十家“國字號”大型企業開展項目洽談。他清晰地梳理出一系列前瞻性的理念指導招商工作:“我們在招商中不要妄自菲薄,要發揮青山綠水的比較優勢,做強我們的賣點;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這其中產業是支撐的關鍵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培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3月6日,廖俊波帶隊第六次到中國人壽總部,和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楊華良副總裁就“國壽家園”項目第三稿設計方案交換意見,未來中國人壽將在全國設立多個養老養生基地,武夷新區位列其一。 在楊華良案頭上,廖俊波看到了一本經濟類的新書,回到新區后,他在網上訂購了這本書。3月20日,新書郵到,斯人已逝,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