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馬上就辦”回歸本位
2021-01-06 11:20:30??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馬上就辦”原本體現了干部服務群眾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抓落實、講效率的態度。然而,少數基層干部出現了走形式的“馬上就辦”現象。(1月4日《瞭望》新聞周刊) “馬上就辦”發生變味,主要表現在:面對上級檢查、暗訪發現的問題或者群眾指出的問題,有的基層干部馬上解釋原因,表示重視解決,但僅局限于承諾,落實解決無行動、無效果;有的以“正在了解推進中”作為回復,其實是想把事情拖小了、拖黃了、拖沒了,結果沒有下文;更有甚者,個別干部把“馬上就辦”變成了“馬上造假”,敷衍應付了事。 之所以出現變味走形的“馬上就辦”,首要原因是部分基層干部在具體工作中作風不扎實,對問題情況不熟,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多,口頭表示要立即行動,但面對問題束手無策。“馬上就辦”淪為少數基層干部的口頭禪,還因為存在著對基層干部問責虛化和泛化的問題。一方面是問責虛化。一些基層干部表態“馬上就辦”后,相關事項是否真辦了,政府部門并沒有繼續追蹤,也很少有干部因為表態后“沒有下文”而受處分。另一方面,則是問責泛化。一些干部明明知道自己“馬上辦不了”,但在問責壓力下,只能以表態先“過關”。有的為避免“挨板子”,就先表態不行動,甚至造假應付。 變味走形的“馬上就辦”,實則成了拖著不辦、敷衍著辦。應該解決的問題久拖不辦,或者弄虛作假、亂作為,必然損害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必須向變味走形的“馬上就辦”說不,讓“馬上就辦”切實歸位。 推動“馬上就辦”回歸本位,一要強化輿論和社會監督。推動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基層的運用,幫助基層工作事務更快、更透明、更高效運轉。二要改變基層問責泛化問題。在當前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階段,基層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搞問責排名,只能讓干部縮手縮腳、疲于應付。因此,針對具體問題要區別對待,形成容錯機制。比如,在干事創業中發生的探索性失誤,可以免責或者從輕處理,讓更多干部放下包袱、甩開膀子干事創業。三要規范基層考核機制。基層出現“馬上就辦”變味走形,與上級部門考核存在不科學不合理不無關系。政府部門工作如何,關鍵還是需要群眾來評判。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宜引入第三方評價主體,把監督權、評判權真正交給群眾。(向秋)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