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對“勸酒陋習”說再見了
2022-01-13 09:08:40?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
不當勸酒行為在全國各地都存在,尤以節假日、婚喪嫁娶等時間點和場景為甚,因為共同飲酒導致傷亡而引發的糾紛案件屢見不鮮。臨近春節,多地多部門發布倡議書,倡導“文明聚餐、適量自愿飲酒”。多位專家指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勸酒、灌酒等行為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還有可能構成共同犯罪。(1月11日 《法治日報》) 聚餐要飲酒、飲酒要勸酒的社會風氣流傳已久。由于各地習俗不同,勸酒的花樣也有差異,有劃拳猜枚、唱祝酒歌的文勸,有發誓賭咒、灌酒的武勸,但總歸是想盡辦法讓人多喝酒,甚或喝趴下最好。勸酒陋習的負面作用極大,社會影響非常惡劣,招人厭煩,浪費食物,且容易損害飲酒者的健康,還會誘發意外事故,在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大力倡導文明用餐的當下,我們也該對“勸酒陋習”說再見了。 酒量大小因人而異,對飲酒的偏好也各有不同,善飲者千杯不倒,酒量淺的只能小酌,還有對酒精過敏的,不一而足。可見,聚餐是否喝酒本不該強人所難,聽憑個人自愿為好,而勸酒本質上是一種強迫行為,變著法子要求他人喝酒。有媒體曾對2005名受訪者做過調查,92.3%表示有過被勸酒的經歷,74%稱被勸酒時推脫不過就接受。 顯然,勸酒陋習非常普遍,大多數人并不喜歡,卻受到傳統習俗和社會風氣影響,不得不被迫接受,以至于勸酒陋習難以根除。近年來,隨著文明用餐理念的深入推廣,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勸酒陋習的壞處,以及過量飲酒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性,開始主動拒絕喝酒,也不參與勸酒陋習。而在臨近春節之際,各地發布文明聚餐的倡議書,意在普及“喝酒不勸酒”的社會常識,引導樹立文明健康的社會新風尚。 而且,勸酒陋習有可能誘發意外事故,給當事人造成傷害,所以從法律上來講,不當勸酒行為要承擔法律后果。近年來,各地屢屢上演共同飲酒、不當勸酒導致傷亡的糾紛案例,司法機關均判定共同飲酒者、勸酒者承擔賠償責任,提高了不當勸酒行為的門檻,也給社會大眾上了普法課,有助于推動形成“文明用餐、理性飲酒”的好習慣。 對于社會大眾而言,在逢年過節招待親朋時,不可避免會遇到聚餐飲酒的問題,那就要掌握好分寸,不僅自己要適量飲酒,還應主動尊重他人意愿,做到敬酒熱情、勸酒適度,不強行勸酒,及時提醒、勸阻和照顧共飲者,以免發生意外傷亡事故。(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