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臺鎮: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2022-01-30 11:48:17? 作者: 來源:王臺鎮 責任編輯:肖練冰
王臺鎮牢固樹立“黨建+”意識,大力實施“黨建+”工程,打造“黨建+”品牌,堅持把高質量黨建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引領保障全鎮高質量跨越發展。 “黨建+項目”,助推產業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狠抓項目建設,以黨建為統領,注重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緊緊圍繞區委提出的實施“12335”行動和推進延平區“10+6”重點工作,推進形成產業鄉村振興帶格局。一是抓項目攻堅組織保障,成立三大項目領導小組,系統謀劃推進百合花卉產業、竹木加工產業,推進特色鄉村旅游、冷鏈物流、鴻瑞生態農業項目、社會實訓基地項目等建設。二是抓重點項目建設提速,海峽循環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目前330多畝養殖基地、1500畝種植基地已完工,10萬噸有機肥完成80%,精料庫完成70%。社會實訓基地項目,主體已經封頂,正進行內部裝修。林下經濟項目,投資8000萬元,已完成林下經濟道路白改黑建設、沿線綠化、紅軍小道建設,目前已成為一個旅游景區。三是抓預備項目前期謀劃,2021年度3個省市區級重點項目落地并穩步推進,謀劃2022年重點項目3個。完成鄉村振興試點村和特色項目6個。 “黨建+文化”,深化特色黨建品牌 突出紅色文化,以特色黨建帶動區域特色發展。一是用活紅色資源,讓主題黨日“預熱升溫”。依托科特派主題館、黨性教育實踐基地、安槽下豐產林、王臺談判舊址八角樓、上溪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和閩贛省委常委會議等紅色舊址等教育實體,組織黨員積極參與,使主題教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發展“黨建+紅色旅游”品牌,結合紅色資源優勢,進一步深化“黨建+紅色旅游”特色黨建品牌,打造王臺——溪后紅色旅游觀光帶,年接待人數4萬多人次。三是充分挖掘民間文化,發揮“二月廿二、七月廿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以黨員傳承棋子燈、太平鼓、高腳戲等傳統文化,進一步突顯王臺百合小鎮獨有的文化特色。 “黨建+網格”,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將“網格化”治理和基層黨建有機融合。一是健全組織體系,推行“黨支部+村民小組+黨員戶”的村級黨組織體系,統籌全鎮53個網格內黨建、綜治、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社會治理工作,規范整合“一警一巡防隊”、“一域一監控網”等平安建設,全年受理300多件網格事件,辦結率99.2%。二是創新治理模式,推行“網格員+黨員先鋒隊”模式,組建23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建立網格黨建聯席會議、工作例會等機制,對網格內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共同研究、協調解決。同時由黨員擔任“引導員、守望者”等重要角色;三是抓實人員整合,抓好村級組織換屆工作,117名“雙好雙強”的村兩委網格員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積極吸納村民小組長、企業主、鄉賢志愿者等加入網格服務員,推動更多專業力量和治理事項入格,現有網格員總數261名。 “黨建+攻堅”,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一是黨建引領作風建設,調整領導干部分工,充實駐村干部隊伍,強化科室人員調配,先后調整11位年輕干部深入一線鍛煉,提高其素質能力。二是黨建引領干部培養,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先后開展5次村主干集中輪訓、村黨員黨課學習活動。并通過座談會形式,在強化黨性修養中推動工作落實。三是黨建引領組織建設,全面加強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完善機關干部作風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三個一”制度、村主干考評機制等。深入開展黨員積分評星活動,激發黨員發揮榜樣力量的積極性。抓好聯動隊伍建設,完善包村工作制度,注重培養基層黨群工作者隊伍,形成一村一掛點領導、一包村工作隊、一黨群工作者的格局。 “黨建+人才”,發揮人才引領作用 一是堅持黨建引導科技特派員,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人才保障和動力支撐。作為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源地,近年來,科技特派員與工作組組長、協會、合作社等共同努力,通過真抓實干、技術輸出引領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以點帶面助推打造產業強村和集體經濟強村,切實推動村黨組織黨建工程、民生工程走深走實。目前全鎮有省市區科技特派員33名,建立科特派工作站20個。二是堅持培育黨員隊伍。廣泛培育領域、產業的技術能手、種養大戶,把黨員培養成創業致富能手。目前全鎮黨員致富能手160多名,帶動農村就業勞動力4000多人。(陳培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