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鶴街道:打造治理拼盤,創建“完整”社區
2023-10-11 10:04:28? 作者: 來源:四鶴街道 責任編輯:肖練冰
|
為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四鶴街道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相關工作部署,積極探索以“組織聯建、居民領建、居企共建、品牌創建”為核心的社區治理模式,根據實際實行分類治理、分類服務,團結帶領企業、居民主動作為,推動基層力量由“單打獨斗”向“協同作戰”轉變,打造服務基層治理拼盤,著力創建“完整”社區。 四鶴街道楊東社區成立于1986年,地處南平市延平區四鶴街道楊真公園周邊位置,轄區總面積2.3平方公里,是延平城區內一個居民住宅密集型片區,轄區內現有樓房96幢,3530戶,1.1萬人。社區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59人,擁有430多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站和328平方米的黨群活動中心。轄區內有各類企事業單位90余家、商業服務網點200余家。社區先后獲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省級“僑胞之家”、市級“文明社區”、市“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市“先進村居”、區級“計生協會一流居”、“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好關工委”區“衛生單位”、區“五星級”近鄰黨建示范小區等多項榮譽稱號。 組織“聯建”提動能 ——整合服務功能 一是實現組織覆蓋。以黨組織引領、業主自治、物業服務的小區管理新模式為抓手,推行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共同參與的“四輪驅動”模式,為基層治理注入活力。二是做好場所建設。百福小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由社區牽頭整合原公房配套使用的柴火間和小區公共空間,建設黨群活動中心,完善組織陣地建設。三是活動常態開展。組織開展睦鄰拔河賽、慶“七一”系列活動暨最美網格員表彰等文化娛樂活動20余場。 居民“領建”解疑難 ——聚焦民生需求 一是聽民聲。聚焦小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物業、業委會等管理和議事組織等問題,廣泛聽取和收集居民意見,分類整理形成需求臺賬。如:世紀星城C區業主反映小區主干道下沉破損,現已申報區國運修復完畢。二是解民需。由黨支部牽頭對居民反映的問題逐項抓落實。如:南華花園小區找準地緣關系、友鄰關系和共同喜好,有效整合資源,通過領辦需求單的方式參與小區治理,共計化解小區治理中路面破損、車輛亂停、下水管道堵塞等難題43件。三是強民力。通過動員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退伍軍人等力量,成立“鄰里工作隊”,進一步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形成居民同謀劃、同參與、同決策的工作流程。 居企“共建”促管理 ——形成治理合力 一是密切居企交流。以“黨建共商、資源共享、文明共創、難題共解、活動共辦”為主旨,加強居企良性交流,提升共建雙方黨建工作水平,推進區域化黨建進程。二是共建破解難題。通過優勢互補、工作互動的方式,充分激發居企工作合力,引導企業參與小區治理并開展各類共建活動,為居民辦實事好事115件。三是推動治理轉接。鐵三小區通過與福建鐵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居企共建,推動小區成立業委會,完成了企業管理轉向社區代管與居民自治的平穩過渡,全面提升小區治理效能。 文化“創建”強黨建 ——鞏固工作機制 一是創新“四百”工作機制。立足本地特點,探索黨建與百福小區文化的深度交融,堅持以福文化建設作為賡續小區治理動能的根基,創新以“聚百家、創百福、順百事、連百心”為核心理念的“四百”工作機制。二是豐富小區治理框架。改變傳統小區“保姆式育兒”模式,以“六進小區”機制為抓手,引導小區組建“百福擁軍老黨員工作室”“退役軍人關愛協會”“百福近鄰評理室”等組織,讓單位力量不斷深入基層小區。三是提升“近鄰黨建”成效。持續開展“小院黨課”,繪制主題文化墻,打造“有聲黨建墻”以濃厚的文化氛圍彰顯小區新風貌,深化“近鄰黨建”示范點建設,實現“1+1>2”的疊加效應,讓小區治理“回味”無窮。(余麗云 栗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