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走好閩北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2024-05-29 22:46:26?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
|
南平市深入貫徹全省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福建美麗鄉村現場推進會精神,全力推動和美鄉村建設—— 走好閩北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2023年新開工、建成投產茶、竹、水、食品加工產業鏈項目248個,產值分別增長7%、8%、33%、7.5%; 空氣質量、主要流域水質狀況持續保持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林長制、河長制考評位列全省第一,林長制被國家林草局激勵表揚; 落實“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計劃”,共舉辦培訓班546期、3.2萬人次,實現培訓全覆蓋; 引導村民盤活房前屋后閑置土地,創建美麗鄉村庭院2397戶; 實施“幸福里”農村養老試點項目20個,新增公寓式套房232套,入住老人185人; …… 一項項具體工作,一個個醒目數字,映照出了南平全市干部群眾在學好用活“千萬工程”經驗,走好閩北特色鄉村振興之路中付出的智慧與汗水,也鮮明地記錄著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鏗鏘步伐。 2023年7月,全省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福建美麗鄉村現場推進會在南平舉行。會后,南平市迅速組織市縣兩級干部赴浙江等地考察學習,探索推出“四個一”工作舉措,運用“共規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加快打造“一帶三沿、百村示范、千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格局,走具有南平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長持續位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持續縮小。 何為“四個一”?“一規劃”,即以縣域為單元,邀請同濟大學、清華大學等專家團隊實地指導,統籌編制縣域鄉村振興發展規劃;“一導則”,即市級編制和美鄉村建設風貌導則綱要,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布局等方面形成標準體系,規范鄉村建設;“一方向”,即確定“一帶三沿”建設重點,著力打造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和沿高鐵高速、沿國省道干線、沿主要河流等重點區域鄉村;“一機制”,即建立縣(市、區)黨政一把手“1+1”示范帶動機制,分別牽頭抓1個和美鄉村示范村、1條精品示范帶,共謀劃推進項目465個、總投資110.23億元。 同時,南平研究出臺《關于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南平和美鄉村的行動方案》《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若干措施》《南平市竹產業千億行動方案》等相關政策,通過持續深化“南平機制”、提升干部實戰能力、構建創新創業平臺,確保鄉村振興五大行動落地落實。 南平圍繞“六美”目標,按照“四共”理念,與同濟大學楊貴慶教授團隊深度合作,編制形成《南平市和美鄉村建設風貌導則綱要》(以下簡稱《導則綱要》)《邵武市全域鄉村振興規劃》,這不僅是南平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目標,落實全省現場推進會精神的具體舉措,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創新實踐,也為進一步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努力打造具有山區特點的和美鄉村理清了發展思路、提供了重要遵循。 據悉,《導則綱要》主要包括“現狀與形勢、總體要求、技術要點、管控要求和編制要點”5個部分。其中,“總體要求”部分闡述了《導則綱要》的指導思想、目的意義和編制原則;“技術要點”部分指明了村莊整體、建筑單體、設施環境3個層次;“管控要求”部分涉及管控類型、管控對象、管控方法3個方面;“編制要點”部分主要包括技術路線和成果要求,為各縣(市、區)及重點地區具體編制導則提供了指南。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貴慶表示,《導則綱要》提出并闡釋了“系統認知”“地方特色”“文化牽引”“產業經濟”“文物保護”“分類推進”6大編制原則,具有先鋒性和創新性,是指導南平市各縣(市、區)及重點地區編制和美鄉村建設風貌導則的技術規定,通過對鄉村建設活動在風貌要素方面的引導和管控,充分體現鄉村發展的地域特點、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提升山水田園村居的整體品質,扎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本報記者 盧國華 通訊員 羅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