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遠蓮:綻放在山區的“誠信玫瑰”
2024-11-07 10:10:00? 作者: 來源: 責任編輯:
|
面對父老鄉親紛紛伸出的援助之手,她一諾千金、艱辛創業,償還了所有債務;面對鄉鄰的期許,她投桃報李全心全意帶富群眾。從一名不幸的“外來媳婦”到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從扶貧信息員到黨總支書記,秦遠蓮在感黨恩、跟黨走的奮進中從“折翼的小鳥”成長為一只高飛的“頭雁”。——題記 在不久前的2023年“誠信之星”發布儀式上,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古蓬鎮龍利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秦遠蓮的故事,讓現場嘉賓和觀眾潸然淚下。談及自己的榮譽,秦遠蓮坦言,“自己只是信守承諾,從沒想過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一句承諾,一份責任,一份擔當。因為信守承諾,秦遠蓮從柔弱的外來媳婦成長為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從普通的農村婦女成長為共產黨員;從扶貧信息員成長為村黨委書記,她在感恩奮進中從“折翼”的“小鳥”成長為高飛的“頭雁”,登上了央視舞臺,成為全市、全自治區、全國典型人物,成為綻放在大石山區的“鏗鏘玫瑰”。 堅韌不拔至暗時刻不言棄 秦遠蓮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人。2008年,她在外打工認識丈夫后,來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古蓬鎮龍利村。第一次到龍利村時,出現在她眼前的是瀕臨倒塌的泥瓦房和年邁的公公。但是有愛就有家。那幾年,盡管生活條件不好,每天都要辛苦勞作,但丈夫的疼愛、孩子們的可愛讓秦遠蓮覺得生活很美好。小兩口意氣風發,他們相信“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只要不怕吃苦勞累,一定會過上好日子。于是,他們開始嘗試養羊,羊羔買回來才兩個月,價格就翻了近一倍,他們為找到了致富路徑而欣喜,日子也在逐漸好轉。回憶起那段往事,秦遠蓮說,“我始終堅信,勤奮、努力就能夠改善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小兩口的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厄運卻接二連三地降臨。2011年,1歲多的女兒因喉嚨患橫紋肌肉瘤輾轉各大醫院治療,花了十幾萬元也沒能留住幼小的生命。2015年,秦遠蓮家被評定為貧困戶。一家人還沒從失去女兒的悲痛中走出,生活又給這個柔弱的女子沉重一擊。2016年,丈夫被診斷出肝癌,她傾盡了家中積蓄卻也杯水車薪。為了籌集醫療費,她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及村民借錢。不幸的是,丈夫最終還是離她而去,只留下一雙兒女和16萬元的債務。16萬元,對秦遠蓮而言,可是一筆巨大的數額!那時,她覺得忻城的大山是如此昏暗、如此沉重,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屋漏偏逢連夜雨。丈夫去世后不久,一場持續7天的暴雨,又讓家里損失了35只山羊和幾百只雞,這讓因病致貧的家更是雪上加霜。痛失至親、養殖失敗、負債累累……面對家庭的巨變和接二連三的打擊,秦遠蓮悲痛欲絕,她時常以淚洗面,不知道該如何支撐下去。“這么大一筆錢,她會不會還啊?”“家里發生這么大的變故,她肯定是要回湖南了。”面對旁人的猜測,看著憔悴的兒媳婦,公公黃忠豐也忍不住勸她:“遠蓮啊,你還年輕,還是回湖南吧。我老了,不用操心我。這么多錢,你也還不上,走吧!債務爸來背。”但秦遠蓮卻堅定地表示自己要留下,“做人要有情有義,做人要誠實守信,爸你放心,遠蓮不會丟下您的。”“不管做人做事,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是秦遠蓮的父親對她的教導,也是她一直都在踐行的真理。秦遠蓮不僅留了下來,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向曾經幫助過她的親戚朋友及村民承諾,一定會還清所有債務。正是她的這份堅韌,感動了大山里質樸的鄉親。“這筐雞蛋大嬸吃不完,你拿去給家人吃吧。”“錢不著急還,我們家不急用。”……鄉親們雖然不富裕,但也紛紛慷慨地向秦遠蓮伸出了援手。多年后,回想起女兒、丈夫病重時親戚鄉鄰伸出的援助之手,想起這些年勤勞發家的往事,秦遠蓮還是覺得廣西的大山里有光,是淳樸互助的和諧之光,是勤能致富的希望之光,是令她流連向往的溫暖之光。不僅如此,孩子們的貼心懂事更是支撐秦遠蓮堅持下去的重要力量。一天,秦遠蓮下地干活,天全黑才收工回到家,一進屋就聞到了濃濃的飯香味。她感到無比奇怪,問了一句,“是誰在做飯呀,這么香?”聽到聲音,5歲多的女兒突然跑過來抱住她:“媽媽,你別傷心了,以后我天天幫你做飯,幫你洗碗。”3歲多的兒子也眼含淚花,跑過來緊緊抱住媽媽。秦遠蓮緊緊抱住兩個孩子,瞬間淚眼模糊。孩子們的懂事、家公的寬慰、鄉鄰的關照,像寒冬里的一把火,溫暖著秦遠蓮的心,點燃了她的希望。“最苦最難都經歷了,老天爺還能把我怎樣?”不認命、不服輸的秦遠蓮咬緊牙關振作起來,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干。 守諾如金傾力還債饋鄉鄰 “欠下的債不會爛的,錢我一定還。”秦遠蓮千金一諾。她說,親戚鄉鄰有恩于這個家,她一定要把債還清。照顧年邁的公公、年幼的孩子,種桑養蠶,養雞養牛,到附近打工……為了把債還上,秦遠蓮把心中的悲痛藏到心底,她一人分飾多角,起早貪黑,竭盡所能。“以前我從來沒有給羊打過預防針,當時也只能硬著頭皮給每只羊都扎一針。”不管多臟多累,不管多么艱難困苦,她都要堅持下去,因為她是家里的“頂梁柱”。一些村民看她如此辛苦,向她表示不用還債了,秦遠蓮雖心存感激卻一一婉拒。在秦遠蓮最困難的時候,村民盧星是慷慨幫助她的村民之一,“家里這么困難,欠我的錢不用還了。”可她卻說:“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欠的債我一定要還上!”最后,秦遠蓮用實際行動踐行諾言,讓盧星敬佩不已。為了確保債務一家不落,秦遠蓮在筆記本里清清楚楚記下了每一筆債務。每湊齊一筆,她就親自送上門一筆,每還一筆錢,就在筆記本上銷掉一筆。小小的記賬本,記錄著秦遠蓮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段艱辛,也記錄著每一次還清債務的欣慰,是她信守承諾的無聲見證。在丈夫去世的幾年時間里,攢錢、還錢成了秦遠蓮不斷在做的事情,也是不斷前進的動力。為盡快還清債務,秦遠蓮瞄準五黑雞養殖產業,開始學習一系列養殖技術。隨后的3年時間,秦遠蓮沒有給自己添置過一件新衣,她把每一只雞、每一顆雞蛋的收入都用來償還債務。2018年,秦遠蓮苦盡甘來,她養的2000多只雞和兩頭牛順利出欄,家庭收入達到了21萬元,終于還清了所有債務。守得云開見月明。還清債務的那天,秦遠蓮來到丈夫和孩子的墳前大哭一場。“那時,我覺得大山里的陽光那么暖,那么亮。”秦遠蓮說,是幫扶干部和鄉鄰的支持、幫扶給了她方向和力量,她這一輩子就許給了忻城的人家,許給了這座山、這片土地。 感恩奮進“雁”在鄉村領頭飛 “我要感恩,要入黨,我還有對公公、對兒女、對鄉親的很多承諾要守。”秦遠蓮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2018年,她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為誠信,秦遠蓮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成功摘掉了貧困帽子,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榜樣,讓鄉親們對這個“外來媳婦”刮目相看。2021年2月,秦遠蓮被推選為龍利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昔日的折翼小鳥,如今成了“領頭雁”,秦遠蓮深知重任在肩。肩挑龍利村大家庭的重擔,秦遠蓮下定決心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她瞄準產業前景,緊抓市場機遇,帶領群眾發展竹筍種植,栽培、護苗、采摘,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一年之中,她在這片山林中往返了無數次。經過不懈努力,竹筍種植取得初步成效,也成功帶動周邊的村屯加入了種植行列。面對當初向村民許下的諾言,秦遠蓮表示:“我打算把竹筍加工廠開起來,更好地解決竹筍加工銷售問題,這也是目前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她說,作為黨員更要發揮示范作用,打造龍利村特色品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讓日子越過越好。2020年龍利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只有9萬多元,秦遠蓮就任后,村集體收入增加了10倍,2023年達到了90多萬元,參與竹筍管護的30多名群眾也實現了增收。與此同時,她結合自家養殖經驗,采取“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基地提供五黑雞苗和養殖技術,帶動周邊群眾開展養殖。為拓寬增收渠道,她還鉆研種桑養蠶的技術。每每有新的致富途徑,秦遠蓮都是自己先試,取得成功之后再推薦給大家。平時只要一有空,秦遠蓮就走村串戶察民情、解民憂,深受廣大群眾的稱贊和擁護。“那時我剛從廣東回來,一時找不到事情做,秦書記知道后就動員我跟她學養雞,每次遇到問題她都會耐心解答,給我提供建議和幫助。”村民樊海春說,今年3月又賣了一批雞,收入1.2萬元。“她是一名好干部、好姐姐!”樊海春由衷地說道。村民樊華業主要靠種桑養蠶維持一家生計,但由于技術跟不上,收入并不理想。秦遠蓮了解情況后,隔三岔五上門為他提供技術指導。“今年第三批蠶已經上架,前兩批收入8000多元,預計年收入有6萬多元,比去年增加兩三萬元。”對于現狀,樊華業很滿足。他說:“秦遠蓮是一名好書記,值得我們信賴。相信她會帶領我們發展更多產業,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秦書記一直勤勤懇懇,時刻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群眾隨叫隨到。”村委會副主任樊堅文這樣評價秦遠蓮。無論是村民的雞生病還是其他生活瑣事,秦遠蓮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查看并給予幫助。樊堅文認為,秦遠蓮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她總有使不完的力氣、用不完的精力,跟在她身邊我們也受到感染,總覺得有美好的未來值得我們一起拼搏、奔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村民是最大的受益人。有了錢,龍利村兩年就實現了太陽能路燈全覆蓋,這讓大家伙打心眼里高興。“有了路燈,晚上可以放心走家串戶,再也不用摸黑了。”村民樊雪明清楚地記得,在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秦遠蓮向大家承諾,3年內實現路燈全覆蓋,沒想到才兩年就兌現了。在秦遠蓮帶領下,龍利村還修建了3條產業路,完成800多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2條農田灌溉水利。“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秦書記的帶領下,村民想辦法增收致富的勁頭足了,鄰里之間的糾紛少了,不文明的現象也很少見了。”龍利村駐村第一書記樊林武道出了鄉村變化背后的“文明力量”。人以誠立身,國以誠立心。多年來,守信如金的秦遠蓮,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作為一名80后女性,多年的辛苦勞作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跡,皮膚曬黑、手上長繭、身體不同程度地落下毛病。但提起過往,她從來沒有后悔當初的決定。多年來,她省吃儉用,鮮少為自己及家人添置新衣,心里充滿著對家人的愧疚,但勤儉節約、誠實守信的她,也在無形中成為女兒成長路上的好榜樣。在“誠信之星”發布儀式上,央視主持人問秦遠蓮:“您終于卸下了償還債務的重擔,為什么又扛起另一個擔子?”“我吃過這么多苦,不想群眾像我一樣,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秦遠蓮發自肺腑的心里話。捧著沉甸甸的獎杯,秦遠蓮感慨道:“誠信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這個獎杯是老百姓對我的肯定,更是一份信任和責任。” (本文刊于《中國信用》雜志9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