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延平的好菜如何叫響?
2024-11-18 10:26:41? 作者: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
11月8日,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公告(第8001號)顯示,南平市延平區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符合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技術規范要求,成功納入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名錄。 蔬菜產業是延平區農業優勢主導產業。當前,延平大力依托生態區位優勢,持續推進蔬菜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全省唯一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縣(市、區)。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0家蔬菜產業化種植企業,74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百余家蔬菜種植家庭農場。2023年,延平蔬菜種植面積約14萬畝,產量21.6萬噸。 延平綠色生態蔬菜種植產業有何過人之處?近日,記者走進延平,探尋山城生態種菜致富經。 生態種植增效益 在延平區王臺鎮恒豐農業基地的田地周圍,隨處可見滅蚊燈、誘蟲板等防蟲害設施。 “即便只是在固定范圍使用化肥,也會影響到相鄰地塊的土壤情況。現在,周邊農戶開始減少化肥的使用,增施有機肥。”基地負責人梁偉烈說。 這是延平推動蔬菜產業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延平區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站站長葉斌告訴記者,目前,延平區農業種植的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0%以上,擁有無公害蔬菜認證數140個,綠色食品蔬菜認證數49個,獲無公害和綠色食品認證的蔬菜基地面積達2.14萬畝。 此外,延平還結合本地畜牧業發展特點,探索出“種養結合”生態種植模式。 “公司與南山生態園、鴻瑞生態農業產業園和禾原牧業等牧場展開合作,實行‘種養結合’模式,實現牛糞污‘變廢為寶’。”南平市享通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陳文錦表示。 其中,享通與南山生態園在南山鎮村尾村共同打造了面積1000畝、有50多個品種的蔬菜種植基地,建設標準化沼氣池以及先進牛糞固液分離、糞污收集池和水肥一體化設備等,可以對奶牛產生的糞便進行資源化利用,產生的固體有機肥和沼液作為肥料澆灌果蔬,發展“牛—沼—蔬”生態型循環農業模式。 “該模式破解奶牛養殖糞污處理難題,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果蔬的產量和品質;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畝均可節水30%、節肥20%以上。”延平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該模式帶動下,南山生態園種植基地每年可增加蔬菜生產量達2000噸。 科技賦能鑄標準 塔前鎮虎山村是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這里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沙壤土疏松肥沃,非常適合蘿卜生長。除了優越的地理條件,助推虎山蘿卜“出圈”的,還有各級科技特派員的指導。 “虎山蘿卜清脆爽口、品質上乘,售價可達普通蘿卜的兩倍。”南平市延平區虎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劉善葉告訴記者,近年來,在科特派的指導幫助下,合作社引進先進農業機械設備,并掌握現代化種植技術,大大減輕勞動強度,提升了蘿卜品質,促進增產增收。 截至目前,延平共成立10組科技特派員服務組團,累計選派38名果蔬專業科技特派員,為農民提供專業種植指導培訓,促進種植蔬菜品質提升。 “我們還積極與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建設區域特色品種保存和繁育基地,培育田間蔬菜新品種。”葉斌說。 前不久,南平圣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成立福建延平蔬菜科技小院,從事蔬菜新品種培育研發和病蟲害防控工作;同時,與省農科院成立閩北高山土特產產業研究院,挖掘和推廣更多本地特色蔬菜品種。 “為保證出售蔬菜的質量安全,我們嚴格落實‘一品一碼’可追溯監管。”葉斌介紹,延平推行蔬菜品種、購藥用藥、技術標準、質量檢測、品牌標識、包裝銷售“六統一”辦法,統一標準保障蔬菜質量安全;此外還投入2.1億元,打造5個蔬菜產業園示范項目,建立產業聯盟和產品質量檢測平臺。目前,全區已有6家企業獲得國家良好農業行為規范(GAP)認證。 品牌打造拓渠道 種好菜,更要賣好菜。如何打開延平蔬菜的銷路?創建品牌是第一步。 近年來,針對蔬菜產業,延平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注冊“延平蔬菜”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培育“高山蔬菜”“富硒蔬菜”特色品牌。 “2021年,我們在福州成立了福州圣豐到家供應鏈有限公司,并積極開拓社區團購、農產品客制化和連鎖餐飲酒店直供等業務,覆蓋了福州地區約800家連鎖餐飲店。”圣豐生態農業董事長胡宗遠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公司生產的蔬菜還進入全省各地的永輝超市并設立專柜,同時還能夠通過永輝App線上銷售。 作為蔬菜產業省級龍頭企業,享通的蔬菜產品銷售網點遍布福州、泉州、廈門等省內重點城市,并入駐沃爾瑪、永輝、新華都等各大商超。 “我們公司旗下的‘武夷一方田’品牌專門負責線上農產品的宅配。目前,‘武夷一方田’已經在福州市區擁有11家配送站,能將深山種植的無污染綠色蔬菜直接配送入戶。”陳文錦說。 延平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當地計劃與福州閩侯縣展開農業產業領域山海協作,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為依托,共同帶動延平蔬菜的種植銷售。(許可欣 陳茂軍 李韌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