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優質服務解鎖“影視+文旅”新路徑
2024-11-25 09:23:43? 作者: 來源:美麗延平 責任編輯:肖練冰
|
11月20日,國內最大民營影視制作公司海潤影視主動聯系延平區“影視產業服務工作專班”的工作人員,咨詢來延拍攝電視劇的相關具體事宜,并計劃下周來延平實地勘景。這是“影視產業服務工作專班”成立以來接到第8個影視制作公司的溝通聯系和對接。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延平區這次扶持辦法的提出是對年初出臺《促進影視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再次升級,目前已經有7部影視劇作品在延取景拍攝,并有2部正在溝通中,在提振文化產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以更全方位的政策扶持與更高質量的服務機制為我區影視服務提質升級勢在必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獵罪圖鑒2》《幸福草》《明亮的石頭》到《鄭成功——延平光輝歲月》《回來的她們》,已有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選擇來延拍攝。而為了進一步完善影視拍攝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延平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在今年10月新成立了“影視產業服務工作專班”,負責影視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的完善、解讀和政策兌現,以專崗專責做好影視企業入駐、政策宣導、群眾演員招募等服務事項,吸引更多優秀的影視項目落戶延平,進一步推動本地影視產業的發展。 “在作品勘景階段,選擇并不是唯一的,有許多地區都會向劇組拋出橄欖枝,因此競爭異常激烈。”專班成員表示,延平區之所以能從眾多影視地的選擇競爭中脫穎而出,既得益于這里豐富美麗的自然風光與極具年代感的工業遺存,更離不開區委區政府全力支持的政策環境與良好口碑。在《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拍攝期間,區委書記黃桂誠專程到北京愛奇藝公司總部拜訪了影視工作負責人,并以此為契機,倡議出臺了相應的影視產業扶持政策,引導和鼓勵影視劇創作生產,推動影視產業融合發展,講好延平故事。“區主要領導還探班每一部在延拍攝的影視劇,為一線工作人員送上閩江魚、長富奶、延平茶等當地特產,讓劇組人員都能感受到本土特色品牌的魅力,從文旅政策、歷史文化、城市風貌、鄉土人情等方面,大力推介延平。” 細致入微的產業配套服務也是延平吸引諸多影視資源的一項重要原因。談起不久前才結束拍攝的《回來的她們》,專班成員仍舊記憶猶新,因為有很多需要在城區拍攝的戲份,劇組的車輛停放問題就成為了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我們幫忙引導劇組將房車、重車停放在西芹水溪口的一處斷頭路,這樣既能節省費用,又避免了車輛停放市區影響交通,增加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專班成員表示,《回來的她們》在延拍攝周期長達50多天,如果車輛停放在停車場,光是停車費一項就需要支出十幾萬元。另外像是一些城區人流密集處戲份的拍攝,也需要跟交管部門提早做好報備,幫忙規劃線路避開高峰期,并加大警力支持與治安巡查,做好交通疏導、人員安全警戒以及等現場秩序維護等工作,以保證影視劇拍攝的順利完成。 從一天連跑5個鄉鎮,幫忙《幸福草》劇組在博愛村搭建出占地100多畝的巴馬拉部落,到勘遍太平鎮所有碼頭,只為找到符合《回來的她們》劇組需要的輪渡碼頭,“延平的影視產業和影視服務都是一步一步從無到有、從有到興發展起來的。”專班成員感慨說道,為了能為在延拍攝的劇組提供更加專業化的優質服務,他們一點一點從零學起,不斷完善產業扶持細則,升級產業配套服務,并已規劃在大洲島打造一個集影視場地租賃與道具展示于一體的文化影視創意基地,與當地的文農旅融合,在幫助企業解決場地租賃與道具堆放問題的同時,又可以作為文旅展示館向游客開放,進行影視打卡體驗,以吸引更多優秀影視作品來延取景、更多影視企業落戶延平。 “我們所有的公共場所與公共資源都是免費提供,延平群眾也十分熱心,為劇組盡可能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營造了良好的拍攝氛圍。”物美價廉的住宿飲食條件、原生自然的免費取景場地、精益求精的配套服務質量,就這樣經過制片人的口口相傳,吸引了多個影視劇組來此拍攝。“影視服務產業是現代影視工業高度專業化、分工化的產物,而影視取景地的‘煙花效應’可以有效帶動本地產業增長升級,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像是美國的‘好萊塢’,其實最初也是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專班成員表示,“取景產業”在利好“影視+文旅”深度融合的同時,也會對影視服務產業的發展起到很大加成,對塑造延平城市形象以及激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積極意義。“去年《明亮的石頭》劇組光是在巨口鄉拍攝1個多月支出的民宿費用,就超過了當地民宿過去2年收入的總和,僅是帶動周邊商貿和消費一項,就已尤為可觀。”未來,延平還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切實推進的影視優惠政策與持續完善的影視配套服務中,激發影視IP與文旅產業的疊加協同效應,打造核心賣點,助推本地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更近一步。(文 李韌筠 圖 陳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