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臺鎮溪后村:綠色金庫 百合花香 譜寫鄉村新畫卷
2025-06-23 09:47:35? 作者: 來源:區委文明辦 王臺鎮 責任編輯:肖練冰
|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名單同日公布。南平市延平區王臺鎮溪后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 溪后村土地總面積3.052萬畝,其中林地面積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是周恩來總理親筆簽名授予“綠色金庫”稱號的承載地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發源地。近年來,延平區王臺鎮溪后村充分發揮科特派制度優勢,以文明為筆,以實踐為墨,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壯美篇章。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等稱號。 提質煥顏,立足生態底色扮靚鄉村 踐行生態理念。溪后村堅持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習之地,依托百年杉木豐產林及百合種植主導產業,走農林花旅綠色生態發展路子,引導村民以傳統雞鴨養殖逐步向百合種植、特色民宿、農家餐飲等方向發展。2021年成功獲評省級康養基地,爭取林下經濟、鄉村振興等項目1000余萬元,打造“原生態”口袋公園2個、林間森林步道2.5公里。 完善基礎設施。溪后村持續推進道路硬化、白改黑、路燈亮化等工程,投資約1200萬元對姜口村—井窠水尾廟—溪后村鳳儀橋道路進行“白加黑”提升,打造“文旅風景”路,服務沿線8個村,11家企業,約1.6萬村民,推動綠色金庫核心區旅游發展。加強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建設,實現了村莊垃圾日產日清,污水達標排放,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和生活環境。 美化人居環境。溪后村從細微處著手,通過農房立面改造、庭院美化、村莊清潔等行動,對村內老舊房屋進行修繕和改造,打造了一批具有閩北特色的農家小院;鼓勵村民在庭院內種植花草樹木,發展庭院經濟,讓村莊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經過多年的努力,溪后村完成了從干凈整潔到美化提升,再到特色彰顯的美麗鄉村建設“三級跳”。 百合綻金,依托科技服務振興產業 管理“網格化”。作為“中國科技特派員第一村”,溪后村多年來始終堅持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和優勢,通過“科技特派員+縣級農技專家+種植大戶”等鄉土人才幫帶機制,成功培育了一支近50人的技術硬、留得住的科技特派員隊伍。通過“科技特派員—協會會長—協會理事—種植戶”四級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將本土科技特派員以及花卉協會會長、8位副會長、29位理事全部納入網格單元,實現服務資源的整合與統一管理。 服務“精準化”。在四級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下,溪后村將百合花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包括新品種推廣、土壤改良、防寒抗凍、病蟲害防治及市場拓展等細化下沉至網格片區服務范疇,從選什么品種、用什么肥料、如何防治病蟲害等方面全流程指導農戶。服務模式從起初的“單兵作戰”與“需求供給”,發展到現在的“精準服務”和“深度對接”,種植戶需求與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產銷“規模化”。2010年以來,溪后村兩委主動帶頭摸索種植、精心示范、耐心推廣,已帶動村里發展百合花種植大戶10戶、散戶40余戶,現已形成覆蓋“生產-包裝-冷鏈物流-銷售”的專業化、規模化產業鏈,種植面積達1100畝,年產百合鮮切花1000萬枝,年產值突破億元大關。百合花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全村70%以上的農戶參與,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如今,村集體收入達到7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元,且逐年遞增。目前溪后村的百合花物流配送范圍覆蓋國內90%城市,百合花成為村民的“致富花”。 移風易俗,繪就文明鄉風新畫卷 綠色金庫引人流。溪后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不斷探索“綠色金庫”的內涵和外延,依托安槽下豐產林核心區域,建成科技特派員主題館和科特派學研實訓基地,整合獨具特色的現場教學點、紅色文化景點等研學資源,串點成線,構建起“生態觀光+文化研學+休閑體驗”三位一體的文明實踐精品線路,據統計,2024年度共接待參觀、研學等團隊80余個,2.5萬余人次。 鄉村文化潤民心。為扎實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溪后村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集休閑健身、文化活動、體育鍛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廣場,為村民打造多功能文化活動陣地。過去一年,累計開展廣場舞聯賽、文藝匯演等大型文體活動8場次,尤其是非遺技藝太平鼓知名度愈傳愈廣,將當地群眾性格豪邁大氣、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的精神風貌展現的淋漓盡致。溪后村還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每年舉辦“冬藏節”“春耕節”等本地民俗文化活動,有效滿足村民文娛需求,增強村民的參與性與認同感,也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和媒體的關注。 文明新風揚正氣。溪后村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并加以實施,引導3大主要姓氏德高望重老者、鄉賢等宣講家風故事,充分利用榜樣力量,讓新思想、新風尚深入人心,引導村民自覺抵制不良習俗,形成文明節儉的新風正氣。村里還建立延平區首個鄉村“民法典”主題公園,以“體驗+以案說法+圖文”的普法形式,將法治宣傳與道德教化相結合,打造“家門口”的法治學堂。 王臺鎮溪后村的文明創建實踐,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實現了從“環境美”到“發展美”、從“一時美”到“長久美”的跨越,走出了一條生態與人文共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讓文明之花綻放在青山綠水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