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罐頭技貿評議基地落戶漳州
2025-08-14 09:41:05?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
東南網8月14日訊(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蕭鎮平 通訊員 鄭藝平 許芳馨) 13日,國家TBT/SPS通報咨詢中心(漳州)罐頭食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以下簡稱“罐頭技貿評議基地”)在漳州落地運行。這是全國首個聚焦罐頭食品領域的國家級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標志著我國罐頭食品產業應對國際技術壁壘、提升國際競爭力邁入系統化、專業化新階段。 作為全國罐頭食品產業的重要聚集地,漳州擁有從原料種植、加工到出口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條,有“中國罐頭之都”的美譽。今年1—7月,漳州罐頭食品出口值達7.9億元,同比增長9.7%,產品遠銷東盟、歐盟、加拿大等128個國家和地區,竹筍、荔枝、花生米和龍眼等4類罐頭出口值更是榮居全國榜首,漳州罐頭成為中國國際貿易的一張閃亮名片。 然而,近年來,以技術法規、協議、標準和認證體系等形式出現的非關稅壁壘,越來越多地影響到罐頭產品的正常國際貿易,成為我國罐頭企業出海的一道“隱形門檻”。 “隨著全球食品安全標準的持續升級和技術性貿易壁壘(TBT/SPS)的不斷加碼,主要輸入國(地區)對食品接觸材料環保性能、殺菌工藝合規性等要求日益嚴苛,我們國家罐頭食品出口企業正面臨著技貿信息不對稱、技術轉化能力不足、應對成本較高等現實挑戰。”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罐藏食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漳州食品科技應用研究院院長林焜輝說。 “過去,我們企業應對國外通報往往是‘單打獨斗’,相互間信息相對閉塞,資源也較為分散,容易錯失市場良機。”同發食品集團副總裁唐瑾表示,罐頭企業想要在世界舞臺上進一步立穩腳跟、做大做強,亟須一個高級別平臺,提供專業化、成系統、即時性強的技貿應對指導。 在漳州眾多罐頭出口企業的共同呼吁下,罐頭技貿評議基地應運而生。 據悉,罐頭技貿評議基地由海關總署標法中心、廈門海關聯合漳州市政府、閩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漳州食品科技應用研究院、漳州罐頭商會、重點罐頭企業共建,匯聚政府、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多方力量,構建“關地產學研”一體化協同機制,定位“立足漳州、服務全國、輻射全球”,聚焦罐頭食品出口領域,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技貿措施應對服務。 漳州海關產品監管二科科長顏文卿說,罐頭技貿評議基地將為企業提供“一對一”風險預警與應對方案,助力罐頭產業逐步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破局再到規則引領的跨越,讓“漳州味”乃至“中國味”罐頭暢銷全球市場。 記者手記 提升漳州罐頭的國際話語權 □報業集團記者 蕭鎮平 漳州是全國罐頭食品產業的重要聚集地,擁有從原料種植、加工到出口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條。但長期以來,作為“中國罐頭之都”的漳州,面對出口的貿易壁壘,總有一種無力感。信息不對稱、技術轉化能力不足等痛點曾如無形之網,束縛著“漳州味”的全球旅程。 罐頭技貿評議基地的設立,終將散沙聚為磐石。地方政府、海關、學府、企業共筑平臺,其意義遠超資源整合——它意味著規則迷霧中,中國產業開始從倉皇應對走向主動破局。“一對一”風險預警與協同攻關,恰似為出海艦隊點亮導航明燈,讓企業不再于暗夜中獨自摸索航向。 從被動接招到主動謀勢,直到參與規則制定——這三級跨越的愿景并非空中樓閣。當“關地產學研”之力擰成一股繩,“中國名片”便有了穿透壁壘的鋒芒。或許某日,全球罐頭貿易的規則議事殿堂里,將真正回響來自東方的聲音。這個基地,正是撬動規則話語權的第一根杠桿。 我們相信,接下來,基地將充分發揮功能優勢,聯動國際規則研究與國內產業需求,強化政策集成、數據支撐、技術協同和資源共享,助力漳州罐頭提升國際話語權,為中國罐頭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