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舞千年 遺韻回響——延平區樟湖鎮蛇文化節見聞
2025-09-03 16:29:05?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
8月29日,農歷七月初七。清晨,山色尚沉,薄霧未散。延平區樟湖鎮的路邊已停滿了轎車,鎮里鼓聲震蕩,循聲望去,硝煙繚繞處,便是游行隊伍所在。長短鞭炮此起彼伏,炸碎的包裝紙將古鎮的街道鋪成紅色。隊伍浩浩蕩蕩,旌旗在前開道,連公像由“轎夫”護送,居于隊伍中心,“兵士”押送戴枷鎖的“囚犯”尾隨,整個隊伍如同一條巨蛇蜿蜒在街巷之間。手捧長蛇的當地少年,頸項盤蛇的外地游客,虔誠敬香的老人,并肩接踵,走在隊伍中。腳步與鼓點同頻,驚呼和祈禱共振,構成了這座小鎮一年中最奇特也最熱烈的景象。 村民吹起嗩吶,迎候蛇神神像進入蛇王廟。 熱鬧的巡游是今時所見,而崇蛇習俗,則是伏脈千年的歷史傳承。蛇為“長蟲”,福建之“閩”,便含有“蟲”。因閩北多山多林,閩越先民與蛇常相遇于山谷林澗。先民既懼其毒牙,又敬其靈性。于是,敬畏逐漸轉化為崇拜,蛇從山間的生靈,成為庇佑的神明。 游客與蛇互動。 在樟湖,這種信仰從明清時期已經凝固為今日所見的儀式,樟湖崇蛇習俗也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閩越崇蛇文化的活化石”。歷史此刻化為眼前的畫面,蛇蟒盤頸、人群簇擁,古老的儀式與今日的生活融合為一。 舉著相機,擠在人群里,仿佛被推著走。硝煙的氣息混合著汗水的味道,陽光的熱浪和鞭炮爆炸的聲浪一波又一波地襲來,環顧四周,卻少有人顯得倦怠,仍然追著隊伍游行。沿途的商家盛好涼茶,隨時遞給巡游者。每家每戶門前也盛放著一盆清水,方便游行隊伍為蛇降溫;隊伍每向前一步,街巷的住戶便點燃鞭炮,歡迎蛇神連公;白發老人或挪出輪椅,或拄著拐杖坐在門口,手舉線香,眼神里滿是虔敬;對著神像虔敬拜過以后,與隊伍里抬神像的“轎夫”交換線香,將線香請回家里插上,以求蛇神祝福。青年們則一手濕毛巾,另一只手握著盤繞的蛇,遇有游客錄像,便將蛇頭伸出,常常惹得孩童驚呼與笑聲同時溢出。而那些在這半日見慣了“大場面”的游客,則會立即翻轉手機,伸手輕觸屏幕,留下與蛇的合影。 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在同一日匯聚到了樟湖。小鎮街巷成了喧聲鼎沸的舞臺,其中,蛇文化始終是合唱里最強勁的主旋律。馬來西亞肖蛇總會會長顏進明告訴筆者:“在馬來西亞,當地屬蛇的人會特別崇拜蛇,把它視為吉祥。但像樟湖這樣,全村上下齊心,廟會巡游的盛況,我們那邊沒有?!彼f完,來自馬來西亞的另一位大馬華人也補充:“今天來拜蛇皇,感覺像是回娘家一樣!”此次與他們同行共三十余人,生肖全屬蛇。 在巡游的另一頭,樟湖本地人陳小姐帶著一家六口從三明開車趕來。她笑容滿面地告訴我們:“我們開車幾個小時過來,就是想讓孩子看看家鄉獨特的文化。等他們長大了,也能說起自己曾在樟湖看過蛇王巡游?!?/span>(張俁辰 李韌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