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理念】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誠信故事
2025-09-17 10:10:00? 作者: 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
|
|
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是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說話、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能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守信是誠實的一種表現。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誠信。古往今來,關于誠信的正反面故事數不勝數。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故事來感受誠信。 商鞅立木取信是戰國時期發生在秦國國都的一個事件。當時商鞅變法推出新法令,怕民眾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墻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所有民眾都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時,才有一壯士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此舉取得了民眾對商鞅的信任,終于商鞅公布了變法的法令。這個故事也稱商鞅立信。這件事說明了信用是國家的重寶,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定得到民眾的信任。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末年的歷史事件。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導致諸侯們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漸漸不來了。后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幽王。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開始了東周時期。這就是失信所導致的嚴重后果。 韓信報恩是個誠信小故事。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幼時家里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卻被刻薄的嫂嫂趕出了家門。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士了。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身邊享福。 |


















